債權人在哪些情況下可以起訴擔保人
債務人不還款擔保人可以起訴嗎
依據(jù)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債務人不還款的,債權人可以起訴擔保人,如果是擔保人承擔連帶責任的,可以直接起訴,如果是一般擔保責任的,要先起訴債務人,債務人無力還款,才能起訴擔保人。
一、擔保人的責任有哪些類型
(一)一般保證責任:
般保證責任指保證人僅對債務人不履行還款責任時,負補充責任的保證。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jīng)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chǎn)依法強制執(zhí)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務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二)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是指保證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與債務人負連帶責任的保證。在連帶責任保證中,只要有債務人履行期屆滿不履行債務的事實,保證人的保證責任即發(fā)生效力,債權人既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而不論債權人是否就債務人的財產(chǎn)實行強制執(zhí)行。
區(qū)分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主要看在擔保合同中有無明確約定,若有明確約定為一般保證,則保證方式為一般保證;當事人對保證方式?jīng)]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其次,根據(jù)保證方式的不同,債權人起訴的對象也不同:
(一)一般保證責任,應先起訴債務人,債務人仍不能履行才能起訴擔保人。
因為一般保證中保證人在債務人財產(chǎn)未被依法強制執(zhí)行前,不承擔擔保責任。因此,如果擔保人承擔的是一般保證責任,債權人應該先起訴債務人,如果債務人仍不能履行,才可以起訴擔保人。
(二)連帶責任保證,可以直接起訴擔保人,或者直接起訴擔保人和債務人。
因為擔保人承擔的是連帶責任擔保,所以只要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債權人便可以直接起訴債務人、或者直接起訴擔保人或者起訴債務人和擔保人。
擔保人可以為債務人提供擔保,而擔保人承擔的責任類型有一般保證責任和連帶責任。當債務人無法償還債務的時候,擔保人就需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但如果是由于債務人故意不歸還債務,那么擔保人也可以收集證據(jù)起訴債務人,要求對方償還債務
二、債務人不還錢可以用擔保物抵債嗎
生活中,抵押物抵債多是債主單方面的行為,已屬違法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債主拿走抵押財物抵債時,債務人或擔保人如果不在場,無法監(jiān)管財物情況的,債主已涉嫌構成盜竊罪,不僅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同時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二)債主拿走抵押物財物抵債時,其主人在場并加以阻攔的,根據(jù)最高院司法解釋之規(guī)定,債主為索取債務,使用暴力、暴力威脅等手段的,一般不以搶劫罪定罪處罰。但如果構成故意傷害等其他犯罪的,則依照刑法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罰。
同時,由于債主并無強制執(zhí)行權,債務人有權基于《民法典》的規(guī)定,依法追究債主民事法律責任,要求賠償損失。
三、債務人不還錢的解決途徑
欠款糾紛產(chǎn)生后的解決方式很多,如協(xié)商、調解、仲裁和訴訟等,只要運用及時和恰當,就會收互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一些債權人常常為了不傷和氣,協(xié)商階段的時間拖得太長,從而坐失了很多收回欠款的良機。
申請支付令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徑之一。根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債權人請求債務方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債務人在收到人民法院發(fā)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內沒有清償債務,或沒有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可見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以收回欠款的最大好處就是時間短、見效快。當然若債務方在法定時間內向人民法院提出了書面異議,則必須通過訴訟程序處理。
法律依據(jù):
《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第六百八十八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和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債權人可以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請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起訴擔保人有用嗎
起訴擔保人有用,具體如下:
1、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jīng)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chǎn)依法強制執(zhí)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2、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guī)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起訴的流程:
1、調查取證:當事人應當調查取證,收集與案件有關的證據(jù),包括書證、物證、證人證言等;
2、起草訴狀:當事人應當按照法律規(guī)定,起草符合法律要求的訴狀,明確自己的請求和訴訟事實、理由等,并附上相關證據(jù);
3、遞交訴狀:當事人應當將起訴狀遞交至被告住所地或者事發(fā)地人民法院,同時交納訴訟費用。法院應當在收到起訴狀之日起五日內向起訴人發(fā)出受理通知書;
4、被告答辯: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后應當在法定期限內進行答辯,說明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并附上相關證據(jù);
5、開庭審理:庭前準備工作完成后,法院將安排開庭審理。在庭審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可以進行辯論,法院可以詢問當事人或者證人,查閱證據(jù)等;
6、審判裁決:庭審結束后,法院將根據(jù)調查取證情況、當事人的陳述和已有證據(jù)等作出判決或者裁定。判決或者裁定一經(jīng)宣告,即具有法律效力。
綜上所述,具體處理方法需要根據(jù)當?shù)氐姆煞ㄒ?guī)規(guī)定來確定。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
【依法不追訴原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jīng)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jīng)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guī)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